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5-18 13:4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故本题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心理发展规律。C选项,学校总是要到中学才教物理化学,这体现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而不是顺序性。故本题选C。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键期。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茨在研究小鸭的习性时发现,动物追随行为—印刻现象,只在特定的时期出现,即关键期。关键期的基本特点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的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故本题选A。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键期的概述。关键期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本题选B。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键期的相关知识。心理学的研究证明,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该从10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为最佳,9岁(小学三年级)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期。故本题选B。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键期的相关知识。关键期,是指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B选项,钢化效应是指刚开始有所反应的刺激,经过多次反复刺激,个体逐渐适应这种刺激,不再对其做出反应的现象,也就是常说的见怪不怪了。C选项,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的刺激,反应又会增强。D选项,习惯化是指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的减少的现象。故本题选A。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平衡性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均存在差异,同一技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故本题选B。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划分个体心理阶段的依据。划分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首先要体现心理发展的每个时期的质的特点和特殊矛盾,反映出该时期的本质;其次,在看到特殊矛盾和重点特征时,还要看到全面;最后,质的特点应该表现在人的主导活动上,表现在智力水平和个性发展上,表现在生理的言语发展水平上。故本题选A。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小学教育中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遵循的规律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相对稳定。故本题选A。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青春期年龄段,在世界各地稍有差别,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20岁。中国一般指11-17岁。男孩进入青春期较女孩晚1-2年。多数学者认为,12岁前为青春前期,13-18岁为青春中期或性征发育期,19岁之后为青春后期。B选项,对应初中阶段。D选项,对应高中阶段。故本题选C。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上一篇: 2020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47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