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02 15:17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会学习的实质。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旨在掌握学习方法,能够灵活、适当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活动。故本题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模式。(1)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又称“最优化教学方式”。该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把全章教材按知识的系统结构,分成若干个单元,把8个系统的学习环节改为与之相应的6种课型的教学方式。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及时反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2)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该教学法强调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设计理念主张学生由内向外的生成性学习,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学导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学生自学并得到教师相应指导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自学能力培养为着力点,以掌握自学方法,理解教材和发现疑难为基本教学任务,其实质是主动自觉地独立学习。综上所述,以上三种教学形式都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故本题选C。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故本题选C。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出自《学记》,其中“时”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适当时机,及时施教,不能错过成长的关键期,教育过程中抓住关键期是个体身心发展不均衡性规律的要求。故本题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教学方法是某种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地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能被运用于教学方法,它本身不能独立地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故本题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测量与评价。常模参照测验(相对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如:升学考试。故本题选D。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外辅导的要求。课外辅导的要求表现为:(1)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2)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不应以灌输性讲授代替学生的独立钻研,也不应该把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长(延伸),加重学生负担。因此,选项AC都不符合课外辅导的要求,选项D,对有困难学生进行辅导教师的职责,不能推诿给学习好的学生,故选项D不符合要求。故本题选B。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中的座位安排。课堂中坐在前排或中间几行的学生处于教师视野的中心,容易被“监控”,而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则处于教师视野的边缘,容易被“忽视”。坐在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列是最积极的学习者。故本题选A。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题干中,李华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位置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故本题选C。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高原现象出现在练习的中期。结合题干表述,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