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08 16:3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包括以下三方面:(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及内容体系等。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也会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故本题选D。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观点。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杜威提出了活动课程的理念,提出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是活动教学,主张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提出了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是维果斯基的观点,利用教学促进发展。故本题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简称“班级教学”。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故本题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是夸美纽斯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故本题选A。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D选项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故本题选D。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特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思想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两化”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要实现这个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故本题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育的特点。美育的主要特点是形象性,这是它与智育的重要区别。它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产生审美效果,达到教育目的。故本题选A。
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指的是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题干中强调的是一进学校教室出现的反应,属于学校恐惧症。故本题选C。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法规。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表达的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形式和方法方面的规程或活动准则。它是国家为了强制普及推广一定年限的教育而采取的规范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义务教育运作的规范体系具体可区分为主体规范和操作规范。义务教育的主体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学校和教师、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其他主体等。本题首选国家。故本题选C。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力。小学三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目的性较差、观察缺乏精确性、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缺乏深刻性。故本题选B。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