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12 14:49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感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英国教育家威尔逊的“家庭模式”是由30—80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学生组成一个“家庭”,共同参与一些仪式和日常生活。在教育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并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情感问题,“家庭”可以既提供归属、安全、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又能促使儿童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强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本题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媒体的形式。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以纸质为媒介的报刊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以字节为媒介的电子媒体,如网络是第四媒体。故本题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物理环境包括班级规模、座位的安排、自然条件的影响。关于自然条件中的温度,吉利兰德的实验表明,一般而言,最适宜学生智力活动的教室温度是20℃—25℃,相对湿度以30%—60%之间为宜。故本题选B。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性。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故本题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叶澜的思想观点。20世纪9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发起并主持了一项大型的基础教育改革课题—“新基础教育”,它对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校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重建式的探索,其中一些成果对基础教育实践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其中,班级岗位建设是“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沟通了班级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故本题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中,班主任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精神关怀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关心、尊重、理解是精神关怀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其内容不包括要求。故本题选D。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朱熹的思想观点。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的各自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朱熹首次对孔子因材施教进行总结概括。故本题选B。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为人师表的地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灵魂和核心)、教书育人(天职和根本任务)、为人师表(内在要求)、终身学习(发展的动力)。故本题选A。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故本题选C。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取学杂费,所以A选项错误。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所以B选项错误。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所以C选项正确。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所以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