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16 11:2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即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故本题选C。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发展阶段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只有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才能获得纯粹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部分中学生难以脱离具体经验支持,是由于他们尚未到达形式运算阶段。故本题选A。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之一——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应关注人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对学习的影响。提出有意义学习才能使人成为完整的人,倡导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结合题干强调乐学,可判断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符合人本主义思想。故本题选C。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学记》中提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属于社会因素之一。故本题选B。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本题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中“教学相长”原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即教师本身要主动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碰到困难也会促进学习。教与学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故本题选C。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规律。结合题干表述“鱼”指教学过程的知识,“渔”指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强调要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故本题选D。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的品质。结合题干描述“树木”与“森林”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讽刺那些只看局部不看全局的人,该观点否认局部与全局的客观联系,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犯了形而上学错误,可判断观察缺乏全面看待问题。BCD为无关选项,排除。故本题选A。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互动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主要教学形式为展现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保证师生平等,创建出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互相交流、相互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故本题选B。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隐性课程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提出的,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结合题干描述,符合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故本题选D。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2020年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76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