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16 11:27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化的概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故本题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模仿阶段的特点。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对于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对于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常有多余动作产生。故本题选B。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题干中,提高强度是为了使知觉对象更鲜明,运用了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结合题干,学生做题是记忆提取的过程,故排除A、B项,回忆或再认是记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衡量记忆效果的唯一标准。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辨认出来,就叫再认。如遇到小时候的朋友有熟悉感,或能够认出学过的单词,能够听出唱过的歌曲等等。回忆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在头脑中呈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过程。它与再认最大的区别是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根据题干选择题,可判断事物出现在面前选项之中,只需再认即可。故本题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经典条件作用规律。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削弱,并最终消失。结合题干强调如果无条件刺激强化,建立的行为会减弱甚至消失,体现消退的含义。故本题选C。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势。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发生于连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结合题干小明先前单独计算加减和乘除,当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依然采取此种心理准备,为定势。故本题选A。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中记忆术是指的是人们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其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的方法。而题干中编顺口溜为记忆术中的谐音联想法。故本题选B。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键期。在关键期中,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通过适宜环境的影响,某种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结合题干表述,暂时敏感,过了重要时期就没有或很少影响了,符合关键期的概念。故本题选B。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规律。正强化是指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结合题干表述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提高反应概率为正强化。故本题选A。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作技能的学习。“见者易,学者难”是出自《增广贤文》中的古训。大意就是:看着容易,学起来就难了。规劝我们不要眼高手低,要落实到实践练习上。强调练习对于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故本题选A。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2020年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79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