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18 14:27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反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不是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其表述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词。教学的目标的表述应该是立体的、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做不到描述教师的教学过程。故本题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讨论的作用。课堂讨论是班级成员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目的在于通过交流各自观点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判断或评价。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人际交流技巧。但课堂讨论又不易控制,耗费时间和讨论结果难以预料等缺点。D选项不符合讨论的功能,故本题选D。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课堂用语的特征。教师的课堂用语、语法要规范,避免方言、土语,要按照普通话来表述,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词语和语法。A、B、C选项均违背了教师课堂用语的规范性。故本题选D。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其中,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是指: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题干中正是对两个概念本质的认识。故本题选D。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策略。从材料当中看,夏老师在上课时,使用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同时布置的作业都是机械性的任务,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夏老师应该改变教学策略,变重视教法为重视学法。故本题选A。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题干中是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属于讨论法。所谓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属于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故本题选A。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学效率不高。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D选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B。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观形式。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指的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材料中教师在授课时,描绘了一幅人景交融的地理景观属于言语直观。故本题选B。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是指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所以,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的反馈以及个别化的帮助,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时间,让他们都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题干中,强调让班上绝大多数的学生达到学业规定要求,属于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故本题选C。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题干中描述的是启发性教学,在四个选项中,提倡启发性教学的有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有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两者的区别在于先前有没有讨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以其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其第一步讽刺的内涵就是在和青年谈论某一问题是,揭露出谈话的矛盾,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题干中教师在教学时,也是先谈话,然后找出学生的问题,引导揭示“倒数”的本质。故本题选B。
文章来源于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