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6-29 16:4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作业难度与动机水平成正比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目的游离课程评价模式。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故本题选A。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人或有机体的自发性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先刺激后反应,后者是先反应后刺激。题干中专心听讲被表扬后增加了专心听讲的行为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故本题选B。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同。认同是品德和态度形成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一个层次,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故本题选A。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建设。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故本题选D。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偏爱结构严谨的教学,易受暗示,学生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故本题选C。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儿童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题中儿童获得了重量、体积面积守恒概念,可进行简单抽象思维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故本题选A。
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元认知策略的一种,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小明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题做完,再做难题,这属于学习调节策略。故本题选C。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又称为联结学习理论。故本题选B。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小明没有从游戏转移到听课的任务上。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