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10 16:23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协调校内校外各种教育力量、操行评定、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其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环节,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故本题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s,最多不超过1min的记忆。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也称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士2个组块,即5—9个组块。所以扩大短时记忆容量的最佳办法就是加大记忆单位。故本题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败归因理论。将学习成功归因于机遇,或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都会降低自我效能判断;而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则会提高自我效能判断。故本题选B。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观的形式。直观手段一般包括:(1)实物直观是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指的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故本题选A。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社会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道德品质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这个矛盾需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来解决。故本题选A。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作技能的学习。“见者易,学者难”是指看别人做觉得很容易,自己学着做才知道非常难。强调在学习中不能只看不做、眼高手低,要通过实际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技能。具体到动作技能学习中,强调的是练习的重要性。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故本题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育对象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4)劳动方式,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还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合作,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学生起作用。结合题意,故本题选A。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大纲的表现形式。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三部分组成。其中,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而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因此,教科书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可以说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故本题选D。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故本题选B。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德育模式包括认知、体谅、澄清、社会模仿、价值澄清模式。其中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故本题选A。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