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13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12 11:23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知规律。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其中,强度律指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题干中声音洪亮、板书清晰、大小被清晰的感知,符合强度律。故本题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终身教育的特点。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题干中,“遇物则悔”的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什么事,或者正在做什么事,就结合这个事进行相关的教育。故本题选B。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动研究概念的提出者。最早将“行动”和“研究”合二为一,提出“行动研究”的是美国的克莱尔和心理学家勒温。故本题选D。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结合的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故本题选A。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概念的掌握。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概念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概念的正确运用。故本题选D。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品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故本题选A。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发展。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本题选B。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艾里斯的情绪理论。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ABCDE方法),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A是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是个体的信念、想法。C是个体对A的信念、观念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故本题选D。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学生学习的形式。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规则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教师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学生自己的发现与创造。故本题选B。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有助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在重点内容上,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对重点内容进行摘录和划线使用了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故本题选A。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初中生齐某与同学方某有矛盾,齐某多次放学后拦截并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 )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通过努力以下教学用语不符合现阶段教育理念的李老师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班级中组织了古诗词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