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28 13:54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答案】A
【解析】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故本题选A。
2.【答案】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的实质是教师做示范性实验(学生只能看教师做),而“实验法”的实质是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题干中“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学生并未亲自进行实验,只是陈老师进行了示范性实验,故而属于演示法。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针对五个儿子不同的特点(朴—敏—盲—跛—偻),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朴—衣,敏—贾,盲—卜,跛—纺,偻—绩),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故本题选B。
6.【答案】C
【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题干中,“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是典型的“归属和爱的需要”。故本题选C。
7.【答案】D
【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故本题选D。
8.【答案】C
【解析】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题干中学生想专心听课,又想玩手机,就属于双趋冲突。故本题选C。
9.【答案】C
【解析】激情发生时,意识范围缩小,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明显降低,理解力降低,判断力减弱,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即出现了“意识狭窄”现象。故本题选C。
10.【答案】A
【解析】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划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故本题选A。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3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