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38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28 13:55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答案】B

【解析】在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关系上,西方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对立的理论流派:形式教育论只注重智力发展;实质教育论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故本题选B。

2.【答案】B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松树和牡丹花需要不同的肥料培养,含义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故本题选B。

3.【答案】B

【解析】近因效应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此题中人际交往中最近印象对人评价就是近因效应。正性偏差又称慈悲效应,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第一印象是指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定势效应(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故本题选B。

4.【答案】D

【解析】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其中,在内化阶段,个体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故本题选D。

5.【答案】C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题干中,阅读小说时浮现出人物的形象,属于再造想象。故本题选C。

6.【答案】D

【解析】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中,人们熟练地骑车,熟练地打毛衣等活动中的注意都是有意后注意。故本题选D。

7.【答案】A

【解析】强化理论属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主要表现为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故本题选A。

8.【答案】B

【解析】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前四种均为缺失性需要,最后三种为成长性需要。故本题选B。

9.【答案】B

【解析】刺激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数学课和英语课是两种相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行为即“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属于刺激的泛化。故本题选B。

10.【答案】D

【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题干中,马卡连柯的这句名言中即有“要求”和“尊重”两个关键词,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故本题选D。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初中生齐某与同学方某有矛盾,齐某多次放学后拦截并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 )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通过努力以下教学用语不符合现阶段教育理念的李老师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班级中组织了古诗词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