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10-12 14:31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其中,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故本题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中的教学原则。题干的意思是说,学生的学习安排要能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既要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要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此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充满乐趣。因此符合课内外相结合的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故本题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依据其提出的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育思想。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基础。故本题选B。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的区别。问题行为既可以指轻微的课堂问题,如吃零食、乱扔垃圾,也可以指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破坏公物、欺负同学。差生、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概念是不同的。故本题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故本题选D。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其中,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的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题干中,大部分孩子认为女儿不应该服从妈妈,说明他们已经不把规则(妈妈的话)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本题儿童处于8—10岁。故本题选C。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分类。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其中,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题干的意思为“想见一面很难,要分开的时候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体现了诗人悲愁的心境。故本题选A。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境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的秦老师通过漂亮的卡通画来提醒幼儿便后冲水,是对环境陶冶法的运用。故本题选C。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52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