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10-13 14:09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类型。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的分类依据是迁移发生的方向;C选项的分类依据是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D选项的分类依据是迁移内容的不同。故本题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分别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怯感(1.5—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小学儿童处于6—12岁之间,该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为勤奋感对自卑感。故本题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表现形式。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科书)三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品,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题干描述的是课程计划,而课程计划也叫教学计划。故本题选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是围绕人际—社会情境的道德教育。C选项符合题意。选项A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认知模式。选项B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价值澄清模式。选项D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社会模仿模式。故本题选C。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分类。根据课程的内容属性,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学科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七技”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选项C和选项D是从制定的主体去分类的。题干中的“六艺”和“七艺”属于学科课程。故本题选A。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一方面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学与生理学、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等自然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并有研究的交叉点,所以,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其心理活动总是受各种社会生活条件的塑造和调节而变化发展。所以,心理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故本题选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A选项是西方封建社会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C选项六艺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D选项七艺是西方封建社会教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故本题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观念。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主张活动课程。故本题选C。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园文化的构成。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分成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故本题选B。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题目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描述的是社会教育,属于广义教育现象。故本题选A。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67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