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4:16 江西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7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观,并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良好的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最佳期限问题。
7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是可逆思维。
7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以儿童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其中,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8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以儿童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其中,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8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或可能发展区。
8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感的分类。情感可以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儿童对自己做错事感到内疚的情感属于道德感。
8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安静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特征是强、平衡、不灵活;活泼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特征是强、平衡、灵活;兴奋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特征是强、不平衡;弱型又称抑制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特征是弱。
8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做几何题时在脑中先构思出具体的图形才能进行思维,体现的是形象思维。
8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的“义务感、责任感、是非感”属于道德感的范畴。
8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胆汁质的特点。胆汁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胆汁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能忍受强的刺激,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知疲倦,显得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的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激烈,脾气暴躁,难以自我克制。干扰项A: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多血质的人的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为敏捷,反应速度、注意的转移的速度比较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
8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意识类型。自我也称为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从自我的内容上来看,自我区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心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过程、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题干表述属于生理自我。
8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故D选项说法错误。
8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血质的气质类型。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具有强、平衡、灵活特征的是活泼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9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题干所述是教师利用突然的声音刺激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9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题干中,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属于无关事物,干扰了学生的学习。
9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把注意同时指向于两个及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题干中,一边……一边……属于注意的分配。
9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的类型。从自我的概念上来看,自我又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现实的反应,是个体站在自己的主观立场对自己目前的现实状况的看法。理想自我是指个体想要达到的希望,如个体的生活目标和对未来的期待、抱负、成就,以及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投射自我也称镜中自我,是指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中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9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对比。继时对比是指剌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如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感觉糖更甜了;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微热一点水里感觉热水更热了。
9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感觉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嗅觉的适应。 责任编辑:江西分校 上一篇:
第一章 绪论 下一篇:
第四模块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