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1-19 08:09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写过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一本经典的教育专著,值得所有老师借鉴学习。我国的一位老教师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专门为年轻教师写了一百条建议——《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是一本具体而微的书,它没有泛而广的谈理论,讲道理,而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具体的教学实例,给处于迷茫期的我指明了方向。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有思想、尚在茧中的蝴蝶,每日抱着不安与期待,不知努力了是否就有结果,认真了是否就有收获,一直奋斗的方向是否正确,为此,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王老师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首先一条就是先以一名“名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问时间,不问结果,心无旁骛,终有一天,你会破茧成蝶,不负那些日日夜夜的努力。
王老师的书让我知道,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场“领”与“悟”的旅程,下面我将简而精的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领”与“悟”的旅程,离不开自信的支持。
出入教坛,我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与胆怯,相反,我享受在教室传授知识的过程,享受将认真备好的教案付诸实践的满足感,享受学生在我的带领下思路飘逸而又不离正规的掌控感,享受学生写作业,做笔记时笔尖滑过书本的沙沙声,我觉得教书生涯真是美好,但这种飘然的自得感很快被打破,因为接下来的考试结果、学生一次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让我不得不接受现实,我的教学模式所营造出的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都是假象,学生真正认真记笔记的很少,一节课下来,吸取的知识量也很快被抛诸脑后,这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我开始因接二连三的问题而焦虑,却又无可奈何。通过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意识到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能只想着“自信不自信”的问题,而是要把精力放在自我评价能力上,客观的评价自我,不断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并客观冷静的看待自己的进步,并不断鼓励自己,从而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自信。
那么,学生的自信又如何培养呢?这点我们可以由己推人,我们身为学生的时候应该也不难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成绩落后的学生更自信,对于这样的情况,王老师在书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王老师认为在成绩方面不理想的学生,一定要让他在其他方面有一个出彩的地方。人可以在某个方面不自信,只要整体上自信就行了,培养学生自信还有一点要注意,给学生的任务要适合他们的能力,太难和太易,都不利于自信的培养,这正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的理论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次,不用总是的夸赞学生,教育不是哄小孩,不必阿谀奉承。我们班有一个孩子语文成绩一直不好,但是在一次诗歌仿写中得了第一,我在全班夸奖了他,并带他一起吃个饭,偶尔找他谈谈话,或提问他一些知识点,这次月考他的成绩整整提高了20分,我想,这与我们双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英雄的本质",自信像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广漠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要想成功,自信必不可少,而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首先是个自信的人,彼此努力,成就更好的自我。
二、“领”与“悟”的旅程,离不开时间的保证。
众所周知,教师是一份良心职业,每天都可准时下班,但真正成为教师才会发现,教师没有下班时间,我曾开玩笑跟同事说,我做梦都在上班,因为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课既生动又有深度,必须多读书,读大量的学术专著,它在拔高你的思想高度的同时,会深化你的教学深度,让你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篇紧扣文本又跳出文本的教案。我们要学会时间的合理分配,抽出一定的时间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那么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王老师认为,应该从内部挖掘。
首先减少讲课时间,并不是说减少知识点,而是减少题外话、口头语等,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课也会变眉清目爽,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减少讲课时间,就会腾出许多空余时间让学生来做练习、看课外书、做游戏,整个学科面貌也会发生变化,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效率会更高。反观大部分青年教师,每节课都在争分夺秒,不断的灌输知识点,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想把自己的知识全都交给学生,最终导致老师很疲惫,学生也疲惫,甚至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后半节课根本吸收不了知识,与其如此,不如高效率的教学,经常性的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
其次,关于师生谈话交流方面,现在很多青年教师喜欢找学生说话,我也一样,找学生分析他们的试卷或针对作业进行谈话,或根据该生平时的上课状态进行谈话,这确实很费时间,王老师建议教师可以先列个表,把需要谈的问题都写下来,然后评估一下哪些需要谈,哪些不需要谈,哪些可以谈,哪些谈了也没用,不说套话,这样会节约很多时间,利用多余的时间从容的学更多的东西,让工作更轻松。
古人云:开卷有益,相信通过知识的滋养,教师会节约出更多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劳逸结合,进而能更有动力投入新一轮的教学中。
三、“领”与“悟”的旅程,离不开管理的松紧。
本书还提道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问题,确切的说,是师生关系问题,那就是师生之间的亲密度到底要保持在什么范围内,教师在管理学生时是以温和为主,还是以严格为主。新教师处在教师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即过于重视“学生喜不喜欢我”,即使我们都知道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但我们总是很难跳出来,几乎每个年轻教师都把握不准与学生的亲密度,到底温和到什么程度或者严厉到什么程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当然希望老师都是温和的,站在老师的角度,温和的方式更能收获学生的喜爱,这看起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时间久了一定会出问题,因为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开始拖拉作业,甚至不写作业,然后带动一群学生不写,这时如果老师还是采用温和的说教方式,没有任何改变,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王老师在本书中说,不要指望你所有的说教都能引起学生的心理活动,何况连汤都不换的教学方式呢?再有,老师太好说话,学生就越容易“欺负”你,不要指望所有的学生都是小天使,我们鼓励质疑的声音,但我们要杜绝因老师看起来好说话而盲目质疑的声音。严厉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即使在一段时间里看起来纪律井井有条,但会造成学生不敢与老师交流,造成师生间的隔膜,是典型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王老师告诉我们要反思自我,并跳出自我,冷静看待师生关系。所以正确的管理方式要以严为主,先养成纪律,在辅以温和,拉近师生关系。我自己的班有位学生在第二次月考后,写给我一首诗,诗中的内容简单又明确的说了他对我的看法,以及现在对我的理解,看了他的诗,我才知道原来他在我来的短短一个月对我的态度有如此大的转变。
王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位有耐心、恒心和抗挫心的教师,我想他在领着我们青年教师向前发展的同时,更希望我们能悟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愿我们都能成为眼里有璀璨星河,手下可妙笔生花,讲台有思维碰撞的优秀教师,不忘初心,竞相盛开。(合肥八中教育集团铭传高级中学李冠楠)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江西出台职业院校教师出国(境)研修办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