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1-29 08:00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一,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督导制度。
第二,建设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建实建强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健全教师发展组织体系,推动建设各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鼓励高校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第三,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支持。鼓励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数量,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建立青年教师多元补充机制。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用多种方式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为服务“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面向职业院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目前,首批立项建设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122所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了新时代高素质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了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一是开展全员培训,团队教师能力素质全面加强。遴选清华大学等18家培训基地,分专业领域开展组织培训者培训研修,提高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累次培训30余批超过3.5万人次。启动实施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分批次选派团队成员赴德国研修培训,学习借鉴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并进行本土化改造。
二是创新在线培训,团队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委托同济大学在线开展德国职业教育专题培训,委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团队异地同步线上培训,累计培训3万余人,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实践能力。
三是推动多方协作,团队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分领域建立19个协作共同体,通过研究合作、资源共享、人员互聘、学分互认等方式,围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开展协同研修600余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遴选公布中航、中铁集团等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公布创新团队实质性合作企业2800余家,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
四是设置专项课题,团队教改研究实践成效初显。聚焦职业教育教学、教材、课程、资源等改革创新,针对加强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等核心任务,设置重点专业课题123项,推动122家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共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55门、在线开放课程969门。
五是做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三教”改革落地落实。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统筹做好省、校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整体规划,目前已建立229个省级创新团队、1200余个校级团队、40余个省内团队协作共同体。
3年来,中央4号文件落实情况如何?
来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
介绍第三方评估情况
为切实了解各地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件的整体情况,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第三方监测评估项目组。3年来,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评报告的深入分析、9个省份及其51个区县的重点监测和1万余份教师问卷分析,形成了评估报告。主要情况如下: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第一,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得到加强。第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有效夯实。第三,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第四,教师队伍建设的治理生态更加优化。第五,教育经费优先倾斜、优化结构目标基本实现。第六,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7点建议——
第一,应尽快修订教师法,明确教师权利义务,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维护师道尊严。第二,强化地方党委政府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主体责任,尤其是省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第三,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创造性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第四,积极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巩固提升国培计划实施水平。第五,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编制动态统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第六,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提标扩面”持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第七,进一步减轻教师负担,形成教师减负长效机制,下大力气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教师集中精力专心教学。
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有哪些好做法?
一起听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高喜军的介绍
↓↓↓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领域,从师资队伍、课程改革、模块化教学、协作共同体等方面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团队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优化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教师能力全面提升。强化师德引领,坚持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放在团队建设首位。加强师资培训,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教师国内外培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教师聘任制改革,推行代表作清单制度。分级打造教学团队,建立了国家级、省(市)级、校级教学团队三级建设体系。
二是深化校际、校企合作,切实打造命运共同体。强化校际协同合作,实现优质师资共享、网上教学资源共享,协同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模块化教学实践。强化校企协同合作,构建产学研培多方合作平台。
三是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和系统集成“1+X”证书,实现书证融通。开展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选聘企业专家担当企业导师,协同开展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选派团队核心骨干参加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有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建议教师编制动态核定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