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解读!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2-01 07:46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02

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研制过程。

答: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后,教育部即启动《指导意见》研制工作。

一是集中深入调研。召开北部片区、东部片区和中西部片区集中调研会,听取省级教育部门、部属高校、省属高校、高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形成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百问百策”,为文件研制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系统领会中央精神。系统梳理国家领导人对教师队伍特别是高校教师队伍系列讲话精神,深入领会其深刻内涵。系统汇总整理涉及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文件,领会精神要义,梳理政策要点,在文件中予以贯彻和发展。

三是开展课题研究。设立《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中美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等课题,开展专项研究,吸收借鉴国内外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

四是持续修改完善。在前期调研研究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文件初稿。2019年下半年,反复听取各地各类高校、高教学会、部分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及时修改完善文件,并将文件稿送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请党组会审议。

五是按计划印发。按照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安排,对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涉及高校教师队伍的评价改革任务在《指导意见》中落实为相应重点举措,按计划印发《指导意见》。

03

《指导意见》就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重要举措?

答:

《指导意见》针对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20条重点举措。主要包括8个方面:

一是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向,确立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二是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针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有待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培育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考评落实等3条举措,以强化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统筹作用。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规范学时要求,在一定周期内做到全员全覆盖,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是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针对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不系统、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明确健全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夯实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等2项举措,健全教师发展体系,系统化建立教师发展的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督导制度;健全教师发展组织体系。

四是完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针对部分地区对高校选聘教师用人权下放不够、教师岗位管理不够灵活、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单一、教师兼职和兼职教师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强化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兼职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6项举措,充分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出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分类设置评价指标,确定评审办法;突出质量导向,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破除“五唯”和论文“SCI至上”。

五是切实保障高校教师待遇。针对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活力不够、薪酬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完善高校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等2项举措,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扩大高校工资分配自主权,探索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薪酬制度;在保障基本工资水平正常调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高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并向高层次人才密集、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较重的高校加大倾斜力度;落实高校内部分配自主权,向扎根教学一线、业绩突出的教师,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以及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国防科技领域教师倾斜。

六是优化完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针对人才培育的学校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人才引进“恶性竞争”、“帽子”与待遇挂钩过紧等问题,提出优化人才引育体系、科学合理使用人才等2项举措,加强人才体系顶层设计,着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坚决杜绝违规引进人才。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不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

七是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针对青年教师培养不足、青年教师发展支持不够、工作生活压力大等问题,提出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等2项举措,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和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地方和高校要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提高青年教师待遇,解决青年教师子女入托入学问题;重视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关心关爱青年教师等。

八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从组织保障、责任落实、社会支持等方面,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04

对下一步推动落实《指导意见》有哪些工作举措?

答:

《指导意见》是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政策举措。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各高校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加强文件解读。广泛宣传,组织专家解读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教师工作部门研修培训、高校教师工作部长研讨会议等各类平台,使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深入透彻理解,把文件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加强对地方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跟踪调研,指导地方和学校按照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三是加强典型引路。对地方和高校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广泛宣传推广,加强经验交流、互学互鉴。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适时对各地高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制定落实相关制度办法,强化部门协同,推进政策落实。

接着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吧!

晓南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高校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要遵循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分类分层,科学评价,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指导意见》明确,要健全制度体系,保持高校教师现有岗位类型总体不变,一般设有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型。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需要,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设置新的岗位类型。要完善评价标准,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要创新评价机制,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类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实行分类分层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健全完善外部专家评审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价。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激发人才活力。要落实自主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自主制定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操作方案等评审文件,自主组织评审、按岗聘用,同时加强监管,优化服务。

《指导意见》指出,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健全制度,稳妥推进,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改革平稳有序。

一起来看全文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热点资讯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北京大风蓝色预警中,今天有六七级阵风,最高气温212024下教资科一2024年“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性补助每人每年增加3中央气象台:全国降雨区域分散 南方高温将再度发展北京市教委:新学期起小学初中学生课间延长5分钟多地紧急通知:延迟开学!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