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6-15 08:43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在与各部门联动培训的“协同流”中,每一位老师都能在专业上获得不同的成长。
建立优质“自主经营体”,撬动发展力
高品质的教研应该让每一个教师都卷入其中,成为教研的策划者、主体参与者。
我们的校本培训主要从人文课程、专业课程、项目课程、生活课程四个方面开展,旨在理念上唤醒教师的专业意识,在行动上激活教师的创造行为。
在设计各项主题时,基于教师所在的共同体,如课题研究共同体、书院阵营共同体、班级教师联合共同体、学科教师共同体等等,针对这些不同的共同体团队,聚焦培训目标,教研部门全盘思考培训主题,并与“有光书院”阵营负责人、各年级有光书院主管、科研协助主管组成智囊团,共同商量协调打包到各共同体团队,让这些共同体成为校本培训的“自主经营体”。
在课题研究培训中,学校众多课题研究组中脱颖而出的课题组,将面向全体老师策划“我们这样来做研究”的主题培训。这个课题组成为“自主经营体”,课题组成员需要全员行动出谋划策、梳理实践,协同完成培训任务。
虽然这个课题组成为“自主经营体”,但是领衔的教育科研部不能做“甩手掌柜”,而是要共同参与其中,给予引导与合理的建议。尤其是在策划之前需要沟通明确本次培训的目标,围绕目标进行策划,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
其中一个课题组,最终确定了4位成员与课题组长共同分享,分别从四个领域交流经验,同时融入课题研究的步骤与环节,结合具体的案例分享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为一线教师在研究中提供实践的经验,带来研究的启发;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大家又精心设置互动问题,预设资源。
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教研分管部门还要时刻关注,给他们提供帮助与指导,学习他们分享的内容,适时进行润色改进,力求呈现最佳样态。
课题组经过前期的潜心准备,为了让“自主经营体”的每位老师能够自如展示精彩,避免活动中诸如衔接有时差这样的“小插曲”,还需要提前演练,做好相对应的应急方案。
当分享进入尾声时,还要及时抓住契机,邀请专家点评、给予指导。
而现场研修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此项活动的结束,此时,分管项目的部门也要与专家、教师交流,感谢她们的智慧付出与全力支持,并颁发集团微讲座证书。
唯有亲身经历才能感知其中的苦与甜,当这样的“自主经营体”亲历一次活动的完整过程会有很多的感受与思考,更能建立专业成长的自信,同时也拉近学校、中层与一线教师的距离,在后续的活动中双方更能够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搭建深度参与“平台”,加速成长力
学校教研的对象是每一位教师,目标是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那如何能够让教研真正发生?如何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获得启发与成长?
这与我们日常的课堂相似,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经历过程,才有感悟,才有话语权。因此,我们的教研需要设计思维,要有“平台”意识,让每一位教师卷入活动过程,深度参与其中。
例如,在课程研发部组织的校级教研活动中,结合课题组的一项省级课题“数学多元表征”为教研主题,这是在期初的教研组计划中已经确定,但是具体的落实方案至少要提前两周发在数学学科教师群中,让大家提前思考,做好准备。
本次研修活动分为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由两位老师展示蕴含“多元表征”教学理念的数学课堂;
第二版块,参与教师聚焦课堂结合主题开展研讨,方案中提前设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第三版块,专家、骨干教师高位引领。
当学科组的方案公布后,需要具体推进落实的过程,课程研发部的数学学科主任首先联合课题组学习“数学表征”的相关理论,厘清概念;再协同备课组与执教教师共同设计教学,磨课;而全体数学教师需要聚焦问题自主学习理论,并专注课堂观察、寻找研究点分析思考,才能在后续的研讨中交流,提炼自己的想法,完成高质量的研修任务。这样的“平台”创建,促使每一个老师参与其中,不仅是行为的参与更是思维的参与。
论文写作是很多老师存在的困惑,一篇好论文是怎样“炼”成的?我们邀请校外专家、编辑进行高位引领与指导,也协同善于写作的老师组成“本土专家”团队,与老师们分享经验与参赛感受。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专家引领的培训模式,将往届教海探航获奖的老师组建成本校专家团队从不同角度分享写作经验。
疫情影响,教师虽然不能外出学习大咖的思想,但是却可以学习“本土专家”的经验,像大咖一样静心思考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以此搭建分享交流平台,可以给更多的老师创造深度思考的机会,让全体老师看到本土专家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在成长中更有方向可寻,同时激励着他们攀登更高的平台。
我们还为老师们搭建更多的学习、展示平台,如“星梦读写社”,老师们申请个人公众号,将阅读思维导图、读后感、随笔等耕耘在自己的方寸田地中,让思想缓缓流淌。而“星梦读写社”开展的“为爱朗读”活动,每天都有教师更新阅读推荐,分享智慧,传递力量。
在“自主经营体”的交流平台中,为了能够让老师们获得专业的学习与成长,组长教师需要带头做功课以便分享。通常,他们会因此在课题研究方面有新的收获。“平台”给予每位教师无限的挑战,“平台”也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全校联动中筑建教研体,在全员参与中丰盈教研面,在深度推进中落实教研点,才能让每一次的教研都能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成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梦。
来源: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广州市11个区域解除封闭封控管理措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