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6-17 08:56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教师的研究,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的研究,不同于学术上的研究,它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理性梳理,对自己平常教学思考的系统整理,对教育教学素材的点滴积累。
教师的研究,包括:对自己的研究,以“知己”;对学生的研究,以“知彼”;对教材的研究,以“知书”;对教法的研究,以“知理”;对课堂的研究,以“知趣”;对教育的研究,以“知法”;对人生的研究,以“知道”。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收获成果并体验成果,收获快乐并享受快乐,陶醉其中而又一路前行,步履不停,便能感受到一路的芬芳与美好。
04
常教常写
我一直主张教师写作,教师写作不是文学创作,每一个教师都可以立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坚持:做了些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发生了什么,就写什么。把每天的思考,每天的教育教学点滴,每天所生成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基于这一点,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教育写作者。
教师一旦拿起笔来写作,就表明他还没有自甘堕落,还没有苟且于人生,也表明他不愿意在“舒适区”就这样待下去,更表明他还有追求,还有梦想,还有远大的教育理想,还有一腔热血,准备豪迈地为此挥洒于教育的苍穹。
教师一旦拿起笔来写作,就标志着他打开了他的思考之门,开启了他的阅读之旅,也标志着他将站在巨人身上做事,站在自己肩膀上腾飞,更标志着他将会过上一种快乐而幸福的读写生活。
教师一旦拿起笔来写作,就象征着教师会通过写作,让自己做得精彩、活得精彩,也象征着教师通过写作,在对文字的打磨中,不断地打磨自身,在对文字的提升中,不断提升自身,更象征着教师通过写作,在让文字记录岁月的同时,记录自己一路的付出,一路的成长,一路的发展,在让文字成为永恒的同时,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成为永恒。
05
常教常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真谛。教育是创新的事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教育的发展。
是否具有创新的品质和精神,是决定一个教师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分水岭,也是决定一个教师是习惯于“舒适区”,还是敢于打破“舒适区”,勇于突破自我的显著标志。
教师创新的重点应该是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创新,然而不少教师缺乏创新课堂、创新教学的动力,多年课堂老套路,满堂灌,照本宣科,把孩子仅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任何新意。
伍斯特学院教授、教育专栏作家詹姆斯·M.朗在其书《如何设计教学细节:好课堂是设计出来的》中有一个观点:好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节设计的不同。而且认知心理学、大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也表明:只要在教学细节上进行微调,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其实,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立足教学又超越教学,在这种创新中,不仅仅激活课堂,优化教学,关键是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态度,对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职业生涯的态度,甚至是对人生的态度。
06
常教常变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着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一些教师喜欢沉沦于“舒适区”,因为他们惧怕改变;一些教师在头脑中固化的应试思维,让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却不愿改变;还有一些教师在团体中人际关系不好,常遭人诟病,却仍然固执己见,不善于改变。
教师应该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学会改变自己,适时地改变自己,在一次次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主动改变中,适应环境,适应他人,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突破自己,踏出职业的“舒适区”,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发展道路。
教师要走出职业的“舒适区”,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只要我们迈开脚步,一往向前,就会感受到教育的喜悦,就能够欣赏我们人生沿途无限曼妙的风景!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好老师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