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21-07-16 11:01 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典型例题
1.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
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2.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凡尔赛和约》签订
C.慕尼黑会议召开 D.德军突袭波兰
3.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已经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指( )。
A.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C.奥地利和波兰 D.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4.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总统特别对子文(宋子文,时任外交部长)表示: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此言闻之,但有惭惶而己。二十多个交战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苏美英四国已成反侵略的中心。”材料中“共同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
A.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B.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联合国的成立
5.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飞艇和飞机早已发明出来,但似乎没有投入实际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们都被用于战争之中,给对方以很大杀伤;战后,这些发明被作为新交通工具广泛用于民间。这说明( )。
A.科技发明容易被用作杀人武器,是有害的
B.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取决于战争需要
C.战争的发展促使人们去进行新的发现和发明
D.战争在客观上对科技成果的应用有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矛盾日益激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故A项正确;一战的战场范围不仅是欧洲,还有远东、西亚和非洲,B项错误;日本、美国和中国参战,因此交战国并非均是欧洲国家,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战争对欧洲的影响,D项错误。
2.A。解析:根据材料“1916年,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故A项正确;《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是在1919年,慕尼黑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38年,德军突袭波兰是二战爆发的标志,均与材料时间不符合,BCD项错误。
3.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于德意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换取片刻的安宁,先后牺牲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但二战还是爆发了,英法最终自食恶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4.C。解析:根据材料“二十多个交战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苏美英四国已成反侵略的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英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故C项正确;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是在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A项错误;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是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的影响,B项错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项错误。
5.D。解析:根据材料“战后,这些发明被作为新交通工具广泛用于民间”可见战争在客观上对科技成果的应用有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科技作为杀人武器是对科技作用的片面理解,A项错误;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取决于战争需要夸大了战争对科技的影响,B项错误;依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飞艇和飞机早已发明出来,但几乎没有投入实际应用”可知,战争的发展促使人们去进行新的发现和发明说法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初中思想品德
下一篇: 教师招聘知识学习的种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