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21-07-16 11:10 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作为“中国之巨祸”的甲午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把37年之后的炮声看作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这是在强调( )。
A.甲午战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2.有人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
B.甲午战争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C.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甲午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的爆发,加深了欧美列强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国际关系的质变。大清国陈旧的体制被撼动,战争加速了大清国的没落。该学者旨在说明甲午战争( )。
A.因列强矛盾而爆发 B.产生的影响巨大
C.以中国战败而结束 D.导致了清朝灭亡
4.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②邓世昌率致远舰直冲敌舰,为国捐躯
③林则徐率兵抵抗
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⑤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5.下列关于甲午战争的讨论,表述准确的是( )
A.黄海大战中牺牲的左宝贵是民族英雄
B.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辽东半岛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奴役
C.战争结束于1895年
D.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7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1931-37=1894),邓世昌率领官兵英勇抗击日本舰队,壮烈殉国;据材料“此后半个世纪”可知:日本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历史;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材料旨在强调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说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是因为此前三十多年平和、不改变体制的学西方,至此终止,先前中国人自信不疑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历史陈迹。此后的中国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合。故选D项。
3.【答案】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材料“加深了欧美列强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国际关系的质变”“加速了大清国的没落”从甲午战争对于欧美矛盾、国际关系以及清朝没落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分析甲午中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属于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排除;材料中是说战争导致清王朝没落,不是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甲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内容,而选项③林则徐率兵抵抗,属于鸦片战争内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⑤符合题意,故选D项。
5.【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丰岛海战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C项符合题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民族英雄,A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岛、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奴役。B项不符合题意;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小学音乐试题
下一篇: 教师招聘美术学科模拟题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