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1-08-16 18:38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教学论,结合实际情况对幼儿集体或个别地进行科学的、适时的、适度的心理辅导。
二、保育工作与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护理与心理健康
1.提供适宜的刺激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大脑,大脑的发育需要丰富而适宜的刺激。清洁护理所带来的舒适、护理过程中成人与婴幼儿肌肤的接触、婴幼儿耳边的喃喃细语,都是有益的刺激,使婴幼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2.使婴幼儿的生活有规律
人体是一个有节律的王国,人体内的节律一旦形成,则会使人的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规律。保育工作是按照一定的生活日程进行的,生活日程天天如此,婴幼儿日久就会形成习惯。生活规律是健康的保证。
(二)避免对婴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1.注意说话的口气
口气是一种言语表情,是反映情绪和态度的一面镜子,口气生硬、冷漠,容易使孩子形成或胆小懦弱或抗逆悖理等不良性格。商量的、温和的口气容易使孩子开朗、开心。
2.慎用吓唬
吓唬会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他们胆小,有时还会出现口吃、遗尿、夜惊等心理障碍。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帮助幼儿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1.懂得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
2.合理宣泄
(二)帮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技能
1.移情训练
2.分享与合作
3.恰当的自我评价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下一篇: 幼儿教师招聘活动设计题答案解析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