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礼”让教师节更清爽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9-08 08:37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师节快到了,别人送礼,我要不要跟风送?

家长心理,虽好理解,却是瞎操心。有这心思的家长,不外乎三种心态。有的是补偿心态,“我孩子是学渣,担心老师冷眼相待”;有的是落单心态,“别人都送我不送,怎么好让老师对我孩子照顾照顾?”第三种是跟风心态,“谁都抹不开面子,干脆就全班一起送吧”……瞧瞧,这心操的,也真是太累了。可是,送礼有用吗?送少了,你心里过意不去;送多了,老师心里过意不去,总之别别扭扭的,家校沟通不能这样进行。与其在节日里把这份关心、关怀物质化,不如平时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与老师建立共同关心的话题,做好家校共育的工作,这可比过年过节塞个礼品有分量得多。一位从业数十年的中学班主任告诉笔者,什么样的家长在老师跟前最“吃得开”?不是最有金钱地位的,也不是最懂得人情世故的,而是最愿意跟老师沟通的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的过程中,彼此理解、共同探讨,能带给教师很大的职业成就感,是对教育工作最真诚的尊重。

操心送礼,不仅没必要,还会起到反效果。一是坑老师。长期以来,国家和各地教育部门明令禁止教师收礼、家长送礼等歪风,也出台了大量相关禁令。于是有少数人不敢明着送礼,改为偷偷送购物卡、礼品券等,美其名曰“教师也是人嘛”。这其实是没有认识到自上而下开展减负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对业已形成的社会共识逆流而上。目前,清风校园是教学教育环境中的主流,社会对尊师重廉的行为充分肯定,大部分老师对于送过来的礼品也是拒而远之;反观,近日某地一中学家委会发动班级教师节送礼,被教育部门调查、遭网友批评。对此,有位网友说得好,就是要形成“不敢收礼”的校园文化,让送出去的礼成为“烫手山芋”。二是坑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面前给老师送重礼,对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心理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老师反感、家长抵触、孩子也没这个心思,家长还是趁早看清现实,别操这份心了。要说真该操的心、真该送的礼,是与学校、社会一起,送给孩子三份“礼”:

其一,教育孩子尊师重道。对于年龄小的学生,鼓励他们动手动脑、一起在教室里为老师准备手工礼物;而中学生,不妨集体给老师表演一段快闪舞、小节目,既劳逸结合又拉近青春期孩子和老师的距离。这些礼是任何一份有价商品无法比拟的。

其二,教育孩子自信阳光。别让孩子拿到优秀的成绩单时,反而发问:“这是我爸妈送礼送出来的,还是我真的这么优秀?”

其三,深入细致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家长要在积极配合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的基础上,自觉抵制校内有偿补课、各种变形的“重点班”等行为,让学生在陪伴、友爱、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促进“双减”政策的有序推进,让教育焦虑彻底熄火。

来源:中工网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热点资讯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北京大风蓝色预警中,今天有六七级阵风,最高气温212024下教资科一2024年“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性补助每人每年增加3中央气象台:全国降雨区域分散 南方高温将再度发展北京市教委:新学期起小学初中学生课间延长5分钟多地紧急通知:延迟开学!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