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iaoning.hteacher.net 2021-09-29 15:26 辽宁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学一直占据较高比例,结合历年考情,针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易出现的知识点,进行专项练习!
【练习题】
1.儿童在13—16岁这一时期身心各方面变化大,特别是身高的快速增长明显,已接近成人,但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比成人要低得多。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答案】B。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其中,不平衡性有两种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题干所述体现了儿童在13—16岁时,身高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体现出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选项。
2.“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师表”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中,“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师表”说明了教师劳动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选项。
3.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类型。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选项。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性情之间的矛盾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这一矛盾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它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并影响与制约着其他矛盾,其他矛盾服从并服务于这一主要矛盾。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选项。
5.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依据来设计课程,这类学者倾向把课程看作是( )。
A.知识 B.经验 C.活动 D.学科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理论流派。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其思想包括:①学生是课程的核心;②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③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中心;④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充分关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杜威认为,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所以他们倾向把课程看作是经验。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选项。
6.马克思认为,复杂的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经济功能即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题干中,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并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于1912—1913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该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中学以上设立女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
8.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实习作业法 D.演示法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张老师给学生展示了直观教育——分子模型和挂图,指导学生学习关于乙醛的分子结构的知识,这种方法是演示法。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辽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
下一篇: 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教育综合知识客观题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