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chuan.hteacher.net 2021-09-30 11:03 四川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考情介绍
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在越来越强烈的改革呼声中,宋神宗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经过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虽然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但对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王安石变法”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着重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以及影响意义等内容。题型多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形式出现,故将此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备考。
二、典型例题
1.“(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 )。
①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②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吏缘为奸
③王安石变法使国家的财富大量增长,影响了人民生活
④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据此可知苏轼( )。
A.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 B.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
C.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 D.与王安石立场根本对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却使“公私皆病矣”,所以并没有使国家获得利益。“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表明人民负担加重。故①②④正确,排除③。故选D项。
2.【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苏轼认为商鞅变法导致秦朝快速灭亡,体现了苏轼借评说商鞅变法反对王安石变法,故C项正确。A项错误,苏轼否定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B项错误,苏轼只看到了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评价并不中肯;D项错误,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地主阶级,两者只是政治立场不同,不是根本对立。故选C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招聘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模拟题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