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10-08 10:58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课程标准知识
初中1.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 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活动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3.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4.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5.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6. 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等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7.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高中1.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3.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
4. 书法·篆刻模块要求学生能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或篆刻的风格特征,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规范或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或篆刻作品。
5.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在每一模块的相关内容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应不少于该模块学习总课时的20%。
6. 美术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启发性、应用性和拓展性,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三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