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chuan.hteacher.net 2021-10-15 15:31 四川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 )
A.《吠陀》 B.《圣经》
C.《心经》 D.《楞严经》
3.《林哈德与葛笃德》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作品?(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4.《人的教育》是德国著名教育家( )的作品。
A.裴斯泰洛奇 B.杜威
C.福禄贝尔 D.苏霍姆林斯基
5.“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 )时期的教师活动。
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解析:
1.B【解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自《论语》卷六颜渊第十二。意为: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
2.A【解析】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为吠陀。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3.D【解析】《林哈德与葛笃德》是瑞士著名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编写的一部教育名著。因此,本题选D。
4.C【解析】《人的教育》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福禄贝尔论述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著作。他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哺乳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童年期,是家庭教育、游戏和言语发展的时期;少年期,已有自觉目的,是学校教育期。因此,本题选C。
5.C【解析】在原始社会,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是氏族和部落的首领,以及具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年长者。在奴隶社会初期,掌管文化的主要是国家官吏和巫师,他们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在政府中担任一定的官职,所以有“政教合一,以吏为师”的说法。封建社会已经有了专门的教师。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练习题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