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21-10-27 17:17 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B
【解析】维纳的归因理论,把成败归因于三维度,六因素。三维度指可控与否,稳定与否,内外部;六因素是指努力、能力、运气、任务、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其中,能力和任务是稳定的,能力还是内部的,不可控的因素。故本题选B。
2.D
【解析】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其中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题干的描述是监控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故本题选D。
3.D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题干中医生根据望闻问切等,这都是根据一定知识经验对事物进行认识,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故本题选D。
4.C
【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题干中讲解果实,变换了食用这个非本质特征,突出果实都具有种子的本质特征,是变式。故本题选C。
5.C
【解析】皮亚杰道德发展的阶段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可逆性阶段在8——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准则对他们来说已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同伴间这种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故本题选C。
6.A
【解析】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教师在管理非正式群体时应做到:第一,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第二,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第三,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选项A说马上干预并矫正不对。故本题选A。
7.B
【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寻求发展。其中,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故本题选B。
8.B
【解析】富勒和布朗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关注生存阶段的老师花大量时间在和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关注情境的教师关注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主要标志。故本题选B。
9.A
【解析】《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中,学生为本是指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故本题选A。
10.C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二十字工作方针:提高质量是核心任务,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17
下一篇: 教师招聘美术学科模拟题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