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1-11-15 10:03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心智技能是按照一系列心智动作构成的,心智动作的形成过程与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心智动作的形成阶段也可以用来说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做什么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
心智活动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活动定向是心智活动必不可少的阶段,活动定向的性质、水平对心智活动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例如,低年级学生借助香蕉、苹果等实物进行加、减运算,属于物质活动;借助香蕉和苹果的图片等代替物进行加、减运算,属于物质化活动。
加里培林指出:只有物质的(或物质化)的活动才是完备的智力活动的源泉。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是心智活动的最初形式,通过这些直观、展开的活动,学生具体形象地完成思维任务。加里培林认为,这一阶段在智慧活动的形式上具有重要作用。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例如,学生“念念叨叨”地表述出自己正在进行的心智活动的情况,就是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加里培林认为,活动向言语方面的转化,不仅意味着用言语来表达活动,而首先意味着在言语中完成实在的活动——不仅意味着关于活动的报道,而且意味着活动具有了新的言语。在这—阶段,开始了真正的心智活动。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内部言语不是指向于同别人交际的,它是—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它是借助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而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与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相比,其区别并非仅仅是言语减去声音,而是增加了更多的思维成分。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这—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
牛刀小试
在讲《透镜》这节课时,曾老师让学生借助实验桌上的放大镜、远视镜片、近视镜片来认识透镜。这节课体现了心智技能的( )阶段。
A.活动定向
B.物质与物质化
C.出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里培林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分别为: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选项A,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做什么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
选项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
选项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
选项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内部言语不是指向于同别人交际的,它是—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它是借助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而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与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相比,其区别并非仅仅是言语减去声音,而是增加了更多的思维成分。
题干中,老师让学生借助于放大镜、远视镜片、近视镜片来认识透镜,是借助于实物来进行的,因此属于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选项。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国外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之建构主义的“四观”
下一篇: 教育学考点教育制度3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