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21-11-16 15:04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课程分类是教招考试中常考考点,考查形式多为识记类和理解类题目,基本上客观题,很少会考到主观题的形式。客观题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考察内容多以例子的反选题出现,需要大家结合实例理解概念。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一下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相关内容。
1.固有属性划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1)学科课程
1)概念:学科知识+分科组织教学
2)最大特点:简约性、逻辑性、系统性
3)地位:世界最早、当今世界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
4)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赫尔巴特、夸美纽斯(百科全书式课程)
5)例子:六艺、七艺、语文、数学等
6)优点:(1)以浓缩的形式集纳人类在各个基本科学领域探索的成果;(2)便于按知识逻辑顺序组织教材;(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缺点:(1)强调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而忽视学习者生活实践中的直接经验。与日常生和
学生的经验、需求缺乏联系,容易导致死记硬背;(2)强调每一门学科课程的相对独立和
稳定的逻辑系统,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3)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2)经验课程
1)概念:兴趣、需要+儿童主体性+经验
2)思想萌芽于:卢梭、裴斯泰洛齐等自然主义
3)特点: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
4)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5)例子:烹调、缝纫、金工、木工等
2.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1)分科课程
概念:等同于学科课程(区别:划分标准不同)
(2)综合课程
1)概念: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内容
2)特点: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3)代表人物:怀特海
4)例子:小学《科学》、《艺术》课程、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
史、地理、经济、政治)
5)内容(根据综合程度有低到高)
1.相关课程:两个或多个学科共同点(未打破学科界限)
例子:A(语言)+B(历史)=A+B(语言与历史)
2.融合课程:部分科目+融合+较广新科目
例子:A(动物学)+B(植物学)=AB(生物学)
3.广域课程:整个知识领域+综合性
例子:A(政治)+B(历史)+C(地理)=N(社会综合实践)
4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综合程度最高)
例子:围绕“雾霾”问题展开的教育学、经济学、心理学、生态学等
6)优点:体现了文化或学科知识间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发展需求;打破学科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缺点:系统性欠缺+编制较难,教学难度较大,不易被老师把握+牺牲知识结构化和深度
下面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例如:
1. 活动课程区别于学科课程根本之处在于它强调课程应以( )为中心。
A.问题 B.经验
C.知识 D.技能
1.【答案】B。解析: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与学科课程最主要的区别是活动课程强调经验和活动。因此答案选B。
2.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 D.社会课程
2.【答案】A。解析: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例如当前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指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的价值。社会课程是指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题干中所述的由学校组织的、由学校进行管理的语数英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因此答案选择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下一篇: 教育法律法规之常考教育法律法规4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