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21-11-18 15:48 广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在备考教师招聘的时候,小伙伴们经常会遇到一种困扰,那就是会遇到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名词,但是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皮亚杰的同化和奥苏贝尔的同化就会傻傻分不清楚。但是二者的观点又都是常见的常见考点。因此,本期内容我们就将围绕着同化这个概念给各位备考的小伙伴们梳理一下不同专家提出的同化概念之间的联系。希望本期的内容,会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不同“同化”之间的关系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最早用同化概念来解释知识的学习。他认为学习过程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为吸收新观念做好准备的统觉过程,即原有观念同化新观念的过程。
皮亚杰用同化这一概念解释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主张心理同生理一样,也有吸收外界刺激并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同化过程,不同的只是涉及的变化不再是生理性的,而是心理机能性的。皮亚杰用同化和顺应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内部机制。
奥苏贝尔在1963年出版的《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同化理论成为他后来几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基础。他认为,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在生理学中指机体吸收食物并使之转化成原生质。
奥苏贝尔扩大了“同化”一词的内涵,将皮亚杰提出的“顺应”的含义也纳人“同化”一词中。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其核心要点有:①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即有意学习的心向。②认为学生能否学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换言之,新知识必须在学习者的已有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才可能被学习者进行进一步的加工。③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即有潜在意义的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与此同时,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有质变又有量变。
总结:
赫尔巴特第一次用同化概念来解释知识的学习
奥苏贝尔的“同化”=皮亚杰的“同化”+“顺应”
皮亚杰“同化”与“顺应”的区别: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否改变 同化-不变 顺应-改变
二、试题演练
【单选题】林华认为鲸鱼生活在海洋是鱼类,后来在课堂上,老师讲述了鲸鱼是哺乳动物及其原因,林华便改变先前的观念,认为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体现的学习机制是( )。
A.顺应 B.同化 C.内化 D.从众
【答案】A。解析:顺应需要调整原有经验,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结构。题目中,林华改变了先前观念,认为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一表现符合顺应。
最后,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预祝大家逢考必过,我们下期再见!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上一篇: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