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xi.hteacher.net 2021-11-26 22:17 山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大约从20世纪20年代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后,这个学派一直在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研究中保持着强大的势力,它的强调S—R的简明而又富于实用主义的观点,它的强调环境作用和实验方法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外貌,都对西方的心理学界有很大的吸引力。
(1)第一基线水平,即儿童在实验操作以前的状态,例如小学一年级新生上课时的不安定、下位子等表现;
(2)第一实验期间,即给予一定刺激(如指示儿童坐好并加以强化),观察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安静坐下的关系);
(3)第二基线水平,即取消第一实验期间所给的刺激,以检查第一实验条件的作用(如不加指示和强化以观察对儿童安静坐好行为的关系);
(4)第二实验期间,即把第一实验期间给予的刺激再度给予儿童,从而确定第一实验期间所给予的刺激的作用。
根据以上的实验处理可以画出儿童行为变化的曲线,找出行为变化的规律。他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各个方面(感知、运动、语言、学习、情感等)的发展。
新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根据斯金纳的思想,特别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instrumental)条件反射和积极的有步骤的强化。所谓工具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古典的条件反射最大不同之点在于:条件反射(如动物学习开门跑出去的行为)是它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的,无条件刺激(如食物)对条件反射起着积极的奖惩作用,即强化作用,使条件反应不断在改进。而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唾液反应(条件反射)则和学习关系不大。而且,新行为主义主张为了形成和控制一种行为(如儿童学习词汇),还必须有大量的、及时的强化。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或机器教学就是根据这个观点提出的。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软件程序编制的需要,随着儿童早期发展和早期教育的要求,新行为主义的这些观点和技术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他们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观点则应当坚决加以反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备考幼儿的思维
下一篇: 山西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刷题7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