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1-11-29 11:18 山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明清经济与文化》是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第15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四个子目构成,讲述了明清时期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明清诸领域的重大变化与封建专制的强化、世界局势的变化密切关联,因此,学好这一课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情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我这次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有了一定的学习,且对文化的发展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大多数学生对明清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理解停留在表象,且学生深入发掘有效历史信息、联系时代特征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引导,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明清时期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成就,了解经济的新变化与思想文化新变化之间的联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2.通过图片史料、文字史料相结合的方式,认识明清时期经济上出现的新变化,培养图文互证的历史意识。
3.通过中西对比,认识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落后,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往往与危机并存,培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经济、文化发展的表现。
难点:明清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启示。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我采用情境导入法。
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的视频片段并做相应的介绍引发学生对于《红楼梦》这一作品及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历史视频,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营造出恰到好处的历史氛围,让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经济
在讲述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时,我会展示《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及明清农业发展状况的相关史料,并提出问题:明清时期有哪些新的农作物传入中国?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明清时期农业发展有哪些新变化?学生根据史料可以得知:玉米、甘薯等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并推广种植,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初中音乐《化蝶》说课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