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1-11-30 15:35 福建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是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所拥有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的具体操作。题干中“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属于陈述性知识。故本题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实施的取向。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研究受到了课程学者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课程缔造取向。其中,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题干的表述符合忠实取向。故本题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D选项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发展的特征。认知发展的特征包括:连续性与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包括普遍性。故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环境对人的作用表现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题干中,有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没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