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1-12-02 13:29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主要有三个子目构成,分别是商亡周兴、封建天下和制礼作乐。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周代商的过程,以及更加深入的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制。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刚刚接触历史,对历史充满兴趣,但是缺乏历史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西周代商的过程,掌握分封制和礼乐制,分析出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影响及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政治制度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的,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
分封制的概况。
【难点】
分封制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语: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多媒体导入法。
我会在多媒体播放《封神榜》视频节选,并引导设问:视频中的战争是哪一场战争?它爆发的原因是怎样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商亡周兴
首先,我会请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西周代商的背景是什么?学生明确商纣王的残暴,引起王室大臣和百姓的不满。其次我将请同学按照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周的概况,得出周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概况,并且对于学生的介绍给予一定的鼓励性评价。最后,我将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关于牧野之战的片段节选,请学生根据视频介绍牧野之战的概况,学生回答后,我进行简单概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他方国在牧野大败商朝军队,商王走投无路自焚而亡。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封建天下
首先,我会出示商朝与西周两个朝代形势对比图,提问学生:西周与商朝相比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明确西周的疆域比商朝更加辽阔。在学生的答案基础上,我将展示《史记》的史料节选进一步完善分封制的背景:商朝原有统治区域内还有大量的商朝遗民。
其次,我将展示商朝分封形势图,提问学生:周王主要对哪些人进行了分封?学生明确对象有宗室、功臣和先朝贵族。我会强调宗室是分封的主体。
最后,我将分别展示《孟子》和《中国历史》的材料节选,让学生分别明确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再此基础上,我将展示《中国古代史》的材料节选,请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用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分封制的影响有哪些?学生讨论时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在讨论结束后我会请学生起来回答,并对他们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和完善,得出分封制的影响包括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增强对史料的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
(三)制礼作乐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先讲述周公旦制礼作乐的故事以及展示周朝对礼乐规定的史料,并提问学生礼乐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明确维护分封制,凸显等级。然后我会请学生思考:礼乐制的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会带领学生归纳总结:礼乐制维护统治,稳定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故事,吸引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探究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为了检验我本课的教学效果,我将请学生充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2.作业:请学生搜集有关分封制瓦解的历史小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加深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秉承着简洁明了的原则,设计如下:
西周的封邦建国
(一)商亡周兴
牧野之战
(二)封建天下
1.背景:疆域扩大
2.概况:对象、权利、义务
3.影响:积极、消极
(三)制礼作乐
影响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马嘉悦
上一篇: 重庆教师招聘《海水制碱》答辩问题与解析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