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1-12-02 13:50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从现实生活和历史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原因,增强地理信息的提取和表达能力;利用比较法理解不同范围、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
3.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流向、原因和特点。
难点: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流向、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名言导入。PPT出示布洛赫《希望原理》中的话“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提问: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这种驱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什么现象?引出课题——人口的迁移。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人口迁移的概念
【教师活动】出示案例:
案例一: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案例二:伊拉克难民到叙利亚避难;
案例三:老王由于工作调动从老家搬到杭州生活。
【提问】这些案例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概括什么是人口迁移吗?
【师生归纳】案例当中人们都出现了改变居住地的行为,有些移动距离比较远,有些时间比较长。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类似于这种行为便是人口迁移。关于人口迁移要把握三个要素:(1)产生空间位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2)居住地变更;(3)时间限度:一般有一年以上。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图片。
【提问】人口从A1到B1、C1到A2是人口迁移吗?A2到A1、C1到C2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结合人口迁移的概念进行判断。
【教师讲解】人口从A1到B1、C1到A2属于人口迁移,因为这两者都发生了跨越行政界线的位移;A2到A1、C1到C2不属于人口迁移,它们没有跨越行政界线。而如果没有满足人口迁移三要素的只能被认为是人口流动。根据迁移过程中所跨越的行政界线情况,我们可以把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过渡】随着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在国际和国内的历史长河中都发生过多次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世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案例:二战前15—19世纪的国际人口迁移。
【问题】新大陆发现后,世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路线主要有哪三条?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人口迁移线路?
【教师归纳】新大陆发现后,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主义的驱动下开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的人口迁移线路为:欧洲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亚洲各国居民向国外移民,整体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人口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这一时期国际的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提问】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迁出地有中国、菲律宾、巴基斯坦、埃及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主要迁入地有西欧、北美和中东等发达地区。
【教师活动】呈现资料“受联合国难民署关注的难民数字”、“加拿大引进人才的政策”。
【追问】概括出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前后4人进行讨论,选派一名代表记录小组讨论情况,并进行发言,时间8分钟。
【师生归纳】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外籍工人(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人口迁移的持续时间长;(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4)人口流向发生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成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
3.国内人口迁移
【教师活动】
PPT呈现三幅图:图一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图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图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
学生分为三大组,组内自由讨论每一时期的人口迁移迁出地和迁入地,并分析原因。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展示“美国人口迁移图”。
【思考】美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如何?为什么?
【师生总结】美国的人口迁移呈现的特点是从东北部地区迁往南方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和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远离工业中心,环境优美,位于南方阳光地带,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生活起来比较舒适。这边是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正是人口的迁移更好地推动了各个地区的发展。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不论国际人口迁移还是国内人口迁移,其实都验证了布洛赫的那句话“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正是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才产生了人口迁移,而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对人口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节课我们将针对这一方面具体探讨。
作业:统计每代人的人口数,绘制人口迁移路线图。
四、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马嘉悦
上一篇: 初中地理《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说课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