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imenggu.hteacher.net 2021-12-02 15:49 内蒙古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教学的根本点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
A.引导者 B.促进者 C.开发者 D.研究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专业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具体包括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教育的研究者。
A选项引导者,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
B选项促进者,指学生是自身成长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C选项开发者,指教师不是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积极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开发课程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活动。第一,体现为对现有的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根据实际教育情境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第二,体现为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出新的校本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为课程的开发和改进献策献力。
D选项研究者,指教师工作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具有研究意识。教师的研究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使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特征的学术层级上来,显示其不可替代性。
题干描述与A选项一致,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A。
2.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的教育起源论的是(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 D.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图尔诺、美国的桑代克等,故选B。
A选项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C选项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D选项的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总是由双方组成,交往总是包含着内容,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媒体。其主要代表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B。
3.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育论 C.教育漫话 D.学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地位。《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故选D。
A选项是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的原理》,它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B选项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育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C选项是英国教育家洛克的著作《教育漫话》。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D。
4.在道德动机推动下的行为意向及外在表现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是培养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其中,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德育最终必须落实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自主道德行为的发生方面,故选C。
A选项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原则、规范的了解和掌握,是对行为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B选项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们基于一定道德观念、信念,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意图作出判断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D选项道德意志,是自觉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C。
5.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业绩来影响道德学习者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法 C.情境体验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业绩来影响道德学习者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提高道德认识、陶治情感、磨炼意志、养成行为。故选A。
B选项说服法,是借助语言或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学习者的思想意识的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思想道德认识,增进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
C选项情境体验法,是自觉地发现和创设教育情境,通过学生直接或间接的道德体验,使他们在思想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D选项实际锻炼法,指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受教育者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或者通过日常生活的引导来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11
下一篇: 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综合知识客观题6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