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重庆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1-12-09 10:46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每次上新课前,老师都会预设问题即发学习,并让学生预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 )。

A.效果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学习律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的试误说中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桑代克根据自己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得出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A项效果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B项准备律是在进入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准备律指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获得准备状态。C项练习率指的是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故此题选B。

2.学生小敏近段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卷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完,这些行为表明他有( )倾向。

A.焦虑 B.过敏 C.强迫 D.怀疑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强迫行为。强迫症可以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根据题干中小敏的行为符合强迫症状,故此题选C。

3.教育名著《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的作者是前苏联( )。

A.杜威 B.赞可夫 C.布鲁纳 D.苏霍姆林斯基、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名著及其对应人物,在《给教师的建议》(也称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A选项杜威的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B选项赞可夫的代表作为《教学与发展》。C选项布鲁纳的代表作为《教学过程》。故此题选D。

4.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属于( )。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或原理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4.【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分类把学习分成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其中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依次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性程度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辨别:是指学生能够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或者在众多的刺激中识别出相同的刺激。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属性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的一种习得技能。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合在一起所表达的完整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客观规律的主观描述,它多数表达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关系。高级规则(问题解决)是指运用已掌握的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根据题干描述猫狗鼠虽然形态上不同,但共同具有动物的本质属性。故此题选B。

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 )。

A是教育的客体 B是教育的主体

C即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客体 D是认知的主体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特点。从教师方面看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是教育的客体,但学生又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具有个体主观能动性,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所以又可以成为教育主体。故此题选C。

6.教师的职业角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和忧伤、分享快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 )角色。

A.朋友 B.示范者 C.管理者 D.传道者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教师的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作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自己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故此题选A。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德育( )的观点。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集体教育模式 D.体谅模式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模式。A项主要主张: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B项主要主张: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富于理智的价值选择。C项集体教育模式是指个体与集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题干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了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体谅他人的想法。体谅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故此题选D。

8.在考试时,往往会跳过一些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求助策略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的分类。A项元认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B项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C项元认知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故此题选C。

9.在课堂上更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A项注意稳定性的相反状态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根据题干描述上课开小差属于被无关事物吸引。B项注意的转移是人们根据新活动、新任务,及时、有意地调换注意对象,即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C项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D项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一定的事物或是一类活动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故此题选A。

10.数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课堂上练习题都做对的同学,可以不做家庭作业了。”数学老师的做法属于( )。

A.连续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强化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强化的分类,强化是一种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惩罚是降低反应概率的手段。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增加反映的概率。负强化是指撤销一个厌恶的刺激增加反应的概率。题干中撤销家庭作业的厌恶刺激来增加练习题做对的概率,故此题选B。

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的应重视( )。

A.知识的传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品质 D.培养学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授人以鱼”强调的是直接教给人知识,“授人以渔”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授人以渔”也就是真正有了打渔的能力才是终身受用的,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掌握能力重于知识的获得。故此题选B。

12.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 )。

A.学生学的活动 B.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C.教师教的活动 D.传授知识的活动

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故此题选B。

13.学生李某在课堂上讲话,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让其下课后到办公室,李某来到办公室后,老师先给他一颗糖,说:“这趟奖励你能注视你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李某听后羞愧万分,主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不再扰乱课堂秩序上述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色的是( )。

A.教学技能 B.知识结构 C.教育机智 D.教研能力

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机智概念,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故此题选C。

14.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模仿——定向——整合——熟练 B.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C.模仿——整合——定向——熟练 D.定向——整合——模仿——熟练

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形成四个阶段依次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操作模仿即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故此题选B。

15.最近陈琳上课总开小差,作业也不及时完成家长和老师教育后态度仍然消极成绩不断下降,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厌学 B.学习疲劳 C.考试焦虑 D.学习适应不良

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常见心理障碍。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他们对待学习缺乏兴趣,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故此题选A。

16.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 )。

A.学习+实践 B.观摩+分析 C.培训+进修 D.经验+反思

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而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是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故此题选D。

17.教育的基本着眼点( )。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17.【答案】C。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所有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人的发展,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故此题选C。

18.学生练钢琴练到一定阶段,感觉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

A.高原现象 B. C.生理极限 D.及时法

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练习曲线中高原现象。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克服高原现象。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这就是高原时期,后期进步慢。故此题选A。

19.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出发”需礼仪加以教化这体检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性论 D.生活本位论

19.【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所谓“礼”,就是外在的社会要求,约之以礼,以此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公民,所以,属于社会本位论。故此题选A。B选项个人本位论是指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C选项无目的论是指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D选项生活本位论是指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以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20.皮格马利翁的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影响

A.能力 B.知识 C.人格 D.期望

2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者教师期望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故此题选D。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面试公告

教师招聘面试名单

教师招聘成绩查询

教师招聘成绩查询时间

责任编辑:马嘉悦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重庆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12024教师招聘笔试:小学语文模拟题 —单选(1)教师招聘笔试模拟习题2教师招聘笔试模拟习题1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20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综学科笔试模拟试题19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