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1-12-09 10:57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教师招聘的一些模拟题,大家一起练习一下吧。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出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应用心理学 D.爱弥儿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思想。
选项B,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给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集体教学形式。故A选项正确。
选项A,《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选项C,《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心理学学科。
选项D,《爱弥儿》是卢梭的著作,他提倡自然主义的思想,认为开创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
因此,选项B正确。
2.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教育目的要回答的问题是( )。
A.教育服务的方向 B.怎样培养人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怎样的人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
教育目的包括“为谁培养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两个方面。在“为谁培养人”层面上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层面上,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
选项A,教育服务的方向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选项B,怎样培养人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选项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选项D,培养怎样的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
选项ABC都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题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故本题选D。
3.下面有关人物及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B.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霍尔姆霍茨
C.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心理学
D.荀子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3.【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人物及其观点。
选项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所以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A选项正确。
选项B,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B选项错误。
选项C,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C选项正确。
选项D,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和华生,D选项正确。
故此题选择ACD。
4.掌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再掌握苹果,梨子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类型包括:(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选项A,当新学习的概念和命题既不能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概念或命题产生下位关系,也不产生上位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时,这时的学习便只能采用并列结合学习。
选项B,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选项C,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选项D,强化学习又称再励学习、评价学习或增强学习,是机器学习的范式和方法论之一,用于描述和解决智能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通过学习策略以达成回报最大化或实现特定目标的问题。
题干中学完水果再学习苹果,属于下位学习。故本题选B。
5.下列不属于“现代教育学派”观点的是( )。
A.儿童中心 B.教育适应生活说
C.学校即社会 D.培养良好社会公民
5.【答案】D。解析:培养良好社会公民是赫尔巴特的,属于传统教育派,并非现代教育学派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创新性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新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上要求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选项ABC符合题意。
选项D,创新性不是新课改的基本原则,为干扰项,与题意不符。
因此,选项ABC正确。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典型特征有( )。
A.客体永久性的形成 B.延迟模仿的产生
C.可逆性 D.去自我中心性
2.【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小学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学生思维的典型特征有守恒、可逆、去自我中心、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选项A,客体永久性的形成在感知运动阶段即0到2岁。
选项B,延迟模仿的产生在前运算阶段即2到7岁。
选项C,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在具体运算阶段。
选项D,去自我中心性是在具体运算阶段。
CD是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故选CD。
3.学生注意转移快慢的速度受( )因素的影响。
A.原有注意的紧张度 B.年龄
C.刺激物的持续时间 D.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
3.【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3)明确的信号提示。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学生注意转移快慢的标志是速度。速度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快,另一方面,它还受原有注意的紧张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的影响。所以ABD正确,C项属于干扰项。故本题选择ABD。
4.教育要尊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尊重个体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均衡性
4.【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选项A,差异性是指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选项B,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选项C,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选项D,不均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因此,选项ABCD正确。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马嘉悦
上一篇: 重庆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下一篇: 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4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