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21-12-11 11:43 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对于上课开小差的同学,教师经常采用讲课突然停顿的方法来引起他们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 )。
A.刺激的强度 B.刺激的运动变化
C.刺激的新颖性 D.人的情绪与期待
2.学生记忆26个英文字母,发现中间难、两头易。这反映了哪一现象(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3.在学生学习的阶段中,( )是指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的过程,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中进行学习,并提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提取过程的机会。
A.概况阶段 B.回忆阶段
C.保持阶段 D.习得阶段
4.某学生决心戒掉沉迷网游的不良习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禁不起玩伴的唆使、引诱,又开始逃课泡网吧。对该生的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故本题选B。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进程的影响因素。“中间难、两头易”是由于中间的材料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即D项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故本题选D。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加涅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其中,概括阶段是指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的过程。故本题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道德意志含义的理解。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题干中这位学生是缺乏道德意志的体现,故本题选C。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有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因素。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19
下一篇: 教师招聘美术学科模拟题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