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1-12-13 13:21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清小说情节,研读人物形象。
3.感受扣人心弦的情节,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清小说情节,研读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扣人心弦的情节,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选段《空城计》,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猜一猜这是《三国演义》中那一段经典(学生自由回答)是的,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文,领略文中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板书:空城计)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1.大声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生字词。
分拨 司马懿 旌旗 鹤氅 纶巾
2.再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
明确:魏国的司马懿率领十五万精兵压进诸葛亮的西城,蜀国众官员大惊失色,唯独孔明不动声色。他让士兵打开城门,收起军旗,不能大声喧哗,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装扮成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军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孔明在悠闲弹琴,以为城内有埋伏,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退兵。
(三)品析词句,合作交流
1.本文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
明确: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
2.你最喜欢那个人物形象,试着用几个词形容一下。
明确:诸葛亮(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处乱不惊 神机妙算 知己知彼)
3.小组讨论:文章是如何表现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
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军情紧急,作者从侧面表现诸葛亮临危不惧。(板书:兵临城下 临危不惧)
发展:面对紧急军情,诸葛亮一番布置,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凸显诸葛亮处变不惊的形象特点。(板书:临危施计 处变不惊)
高潮:司马懿中计,司马懿态度变化及相应的行动。(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侧面描写,凸显诸葛亮镇定自若。(板书:司马中计 镇定自若)
结局:司马懿退兵。空城计的前提是诸葛亮对司马懿了解很透彻,知道司马懿多疑,非常谨慎。这里也是侧面描写,凸显诸葛亮知己知彼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板书:孔明释计 知己知彼)
4.文中写了诸葛亮的几次笑?在文中找一找,揣摩一下笑的含义。
明确:三次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第一次笑故作轻松,第二次笑是侥幸的笑,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文中出现了一个关键的人物司马昭,如果主帅是司马昭,结果会是怎样呢?
2.小结:学生总结。
3.作业:分角色扮演创编一个情景剧,下节课一起演一演。
五、板书设计
空城计
兵临城下——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知己知彼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整体上是成功的,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现得不够明显,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老师牵着走,如何让学生更自觉地自我探究,这也是我课后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马嘉悦
上一篇: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