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12-13 14:4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考点四十三】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
能源耗竭学说(衰竭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离子代谢紊乱、自由基损伤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
【考点四十四】判断运动性疲劳方法
1.主观感觉
判断疲劳的内容有自我感觉、面色、排汗量、呼吸、动作、注意力的症状等方面。
2.客观指标
(1)骨骼肌指标;
(2)心血管系统指标(心率、血压、心电图、血尿素)
心率(HR)是评定运动型疲劳最简易的指标。基础心率:是指安静、室温条件下,清晨、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也可用脉搏表示。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如果大负荷训练后次日清晨起床前的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10次/分以上,若无其他任何原因,则认为是疲劳。
运动状态下血压: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随运动强度的加大而升高,舒张压不变或有轻度的上升或下降,但出现以下情况时说明已产生疲劳或过度疲劳。
(3)其他指标(尿蛋白、用皮肤两点辨别阈来诊断疲劳、闪光频度融合、唾液pH值)。
3.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劳逸结合(放松活动、睡眠)、物理措施(温水浴、桑拿浴、按摩、吸氧与负离子吸入)、营养补充、中草药。
【考点四十五】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1.健康分组的依据:
(1)健康状况;
(2)身体发育状况;
(3)生理功能状况;
(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2.健康分组的组别:
(1)基本组;
(2)准备组;
(3)医疗体育组。
【考点四十六】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糖的生理功能
(1)供给热量。
(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
(3)节约蛋白质。
(4)抗生酮作用。
(5)保肝解毒的作用。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体育保健学之体育卫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