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12-14 15:2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考点148:书法
1.中国书法的特点: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化与具象性的统一;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书法被称为“线条的艺术”“纸上的舞蹈”。
2.书法的发展
(1)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篆书的基本特征①笔法单纯②字体略长③章法规整。
(2)隶书又叫“佐书”“八分”“隶字”“古书”,隶变—汉字发展里程碑,汉朝最有代表性的书体。
隶书特征①因字立形,扁方取势②左撇右磔,两旁舒展(讲究“蚕头雁尾,雁不双飞”“一波三折”)③下紧上疏,有收有放;④分布匀整,匀中求变。
(3)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
草书的特征①省减化并②大小参差,欹正相杂③体势多变。
(4)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
行书特征①点画或减或连②结字规整中求变化③章法竖成行而横不成列。
(5)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是“八法”齐备,结体方正继篆隶之后广泛使用的一种汉字“正体”。
楷书特征①点画齐备②结字方正③章法规整。
3.重要书法作品
(1)先秦
大篆:
①甲骨文(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代表作品:《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四祀邲其卣铭》等。
②金文(青铜文、铭文),代表作品: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用笔纯熟,圆劲雄健,长达497字,是目前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③石鼓文上承金文,下启小篆,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的一种过渡字体,被称为“石刻之祖”。
小篆:
秦代施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推行天下。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到隶书、楷书之间的过渡书体。李斯:《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
(2)秦汉
汉隶具体到每一通名碑都各具特色。其中,《张迁碑》结字外紧内松,视觉张力十分强烈,用笔方折,具有奇崛骄恣的雄健品格,最能代表“汉唐雄风”的美学境界。蔡邕与《熹平石经》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家经典石刻本。
(3)魏晋南北朝
①楷书:三国(魏)钟繇创立楷书,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代表作品有《宣示表》《荐季直表》
②行书:东晋王羲之“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代表作品有《兰亭序》《快雪时晴贴》等,其中,《兰亭序》将书法艺术的用笔与章法完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除此之外,还有王献之《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
③草书:东吴书法家皇象以“悬针体”为特点的《急就章》称道于世。
(4)隋唐书法
①楷书:虞世南、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②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被称作“天下第二行书”。
③草书:“颠张狂素”
张旭“草圣”《古诗四帖》《肚痛帖》。
释怀素《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
(5)五代宋元书法
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称作“天下第三行书”。
元朝赵孟頫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合称“四大楷书家”。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特岗教师招聘笔试美术考点:中国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