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12-16 17:16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古代中国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教育作用 | 教育对象 | 教学原则 | 教师观 | ||
社会 | 庶、富、教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孔子使用,朱熹提出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启发诱导 |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 ||||
学思结合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个人 | 性相近、习相远 |
(2)《学记》
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2.西方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
1.夸美纽斯(1592—1670)
夸美纽斯在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此书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萌芽,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三)科学教育学阶段
1.赫尔巴特(1776—1841)
(1)一本著作:《普通教育学》。该著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是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3)教学过程“三中心”:教师,书本(教材)、课堂。(4)教学过程“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5)赫尔巴特主张教育应从国家理念和国家思想出发,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6)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四)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杜威(1859—1952)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2)论教育目的。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3)论课程与教学。杜威主张活动课程。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4)提出“五步教学法”。(5)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学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五)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对象☆☆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及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实验研究
(四)行动研究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