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1-12-17 16:02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征☆☆☆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第二节 一般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恢复。
1.获得与消退
2.泛化和分化
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恢复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试误论)
1.观点
(1)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而且这种联结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的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类型 | 条件 | 行为发生频率 | |
强化 | 正强化 | 给予愉快刺激 | 增强行为发生的频率 |
|
负强化 | 撤销厌恶刺激 | 增强行为发生的频率 |
惩罚 | 正惩罚 | 呈现厌恶刺激 |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
|
负惩罚 | 撤销愉快刺激 |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
消退 |
个体做出某一行为后不再伴随强化物 |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点
(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2)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
1.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的环节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②结构原则;③程序原则;④强化原则。
3.发现学习法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②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习)。
3.先行组织者技术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3.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4.教学观
强调情景式教学、合作学习。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二)罗杰斯人本学习理论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3.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