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lin.hteacher.net 2021-12-20 11:09 吉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现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认识到货币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
货币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设疑法,导入新课
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购物的经历,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双十一,成交额高达2000多亿元,我们需要用钱买东西,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叫做货币,货币从而来呢,为什么买商品需要货币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
通过讨论交流导入今天的新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货币的本质
活动一:感受物物交换,探究货币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货币来购买商品,商品与货币密不可分,要想了解货币的本质,我们就需要先认识一下商品。
材料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去农贸市场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去买油、盐、醋,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材料二:牛奶老板需要盐,盐老板需要搞头,搞头老板需要咖啡,咖啡老板需要红豆,红豆老板需要牛奶。
问题一:这些商品有什么特征呢,母亲为你织毛衣算不算商品?
问题二:这几个人能交换有什么条件,你能想到让所有人都成功交换的方法吗?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
教师总结:市场上买到的商品,是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交换,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购买商品就需要货币,最初的商品交换就是物物交换,随着商品的越来越多,交换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大家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变成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来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