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lin.hteacher.net 2021-12-21 11:07 吉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巴甫洛夫与斯金纳是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章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的重要考查人物,考查时多以客观题形式进行。二者虽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但是理论内容却截然不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巴普洛夫与斯金纳的对比分析。
1.理论名称不同:巴甫洛夫的理论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理论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实验不同:巴甫洛夫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或者“狗进食的摇铃实验”进行的研究,斯金纳是通过“迷箱实验”进行的研究。
3.研究的行为对象不同。巴甫洛夫研究对象为“应答性行为”,应答性行为主要指的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行为。
而斯金纳研究对象为“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4.关于学习的观点不同。巴甫洛夫所研究的学习是条件反射如何建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提出的基本规律,即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关于基本规律的考查比较多,且多为理解性的考查。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其基本规律为:强化、惩罚、消退。关于斯金纳理论基本规律的考查在行为主义中频率非常高,尤其是理解性的考查存在一定的复杂度,需要我们重点突破。
5.在加涅的学习水平的分类中相关的学习类型不一样。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有八种学习,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巴甫洛夫所研究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属于信号学习,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即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
斯金纳所研究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刺激—反应学习,强化在该类学习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试题演练】
【单选】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现的是( )。
A.泛化 B.分化 C.获得 D.消退
【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条件反射的获得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即不同刺激相同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即不同刺激不同反应。题干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绳子和蛇不同的刺激反应一样,即泛化。所以此题选A选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