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21-12-25 17:20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育理论考试的教育学学习当中,在群星闪耀的教育大师这幅画卷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固然也是其中夺目的一颗。如何在实践中尽快地把落后的中国变为先进的中国,如何发展中国的平民教育,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践行者,他一生中实践过的教育试验不计其数,以生命的热度谱写了中国平民教育最灿烂的篇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陶行知的教育实践!
一、知识链接:
(一)陶行知的教育实践
1.1927年,陶行知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亲自实验,希望从乡村教育入手,寻找改造中国教育的出路。1930年,晓庄学校被查封。
2.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力图将工厂、学校、社会打成一片,以达到普及教育。
3.为了解决工学团的师资短缺问题,创造并推行“小先生制”。所谓“小先生制”,主要是利用上学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陶行知把这种识字,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小学生称为“小先生”,故称“小先生制”。
4.1939年,为了收容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儿童,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将杜威的思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合一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受裴斯泰洛齐、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在实验的基础上,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合一”翻了个筋斗,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
2.生活即教育
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
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其方法和内容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等由生活决定。
3.社会即学校
第一,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受到教育。
第二,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4.教学做合一
其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认为,在传统教育下,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割裂的,造成劳力者和劳心者两个极端。
其二,行是知之始,这是教学做合一的原因。陶行知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
其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
其四,否定注入式教学法。根据生活教育的要求,教是服从于学的,而教、学又是服从于生活需要的。根据生活教育的要求,“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是服从于学的,而教、学又是服从于生活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深度解读
1.考试题型:陶行知的教育实践,在考试中经常以识记类的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
2.易错考点:这部分的易错点,主要是对陶行知的教育观点与杜威的教育观点的区分,因此需要同学们准确把握。
3.做题技巧:要正确区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的教育观点。
三、试题演练
1.【单选题】主张教育方法上要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杜威 C.陈鹤琴 D.黄炎培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选项A,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的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选项B,杜威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及社会;做中学。
选项C,陈鹤琴主张的是“活教育”思想体系。
选项D,黄炎培被誉为“职业教育之父”。
2.【多选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的是( )
A.生活即教育 B.学校即社会 C.教学做合一 D.活教育
1.【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选项A、C,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选项B,“学校即社会”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内容。
选项D,“活教育”是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内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