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hteacher.net 2022-01-17 18:13 陕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通过探究实验的研究过程,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史实回顾,增进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
【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初中牛顿第一定律,并提问滑冰运动员如果不受力会慢慢停下来,是否违背牛顿第一定律?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那么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
教师介绍:长期以来,人们发现自然奥秘的线索都是生活经验,由此,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很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直至近四百年前,伽利略才创造了有效的“侦察”方法,发现了正确的线索,揭示了事物现象的本质,成为物理学中的“神探”。那么,发现的过程是如何的?
(一)伽利略理想实验
教师提问:以前的科学家会得出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伽利略又是如何发现的?
学生根据初中知识将回答出:忽略了摩擦力。
演示实验: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
学生观察结果: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沿水平面滚动,球也会越滚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学生得到伽利略猜想:若没有摩擦,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验证猜想
学生探究实验: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学生观察结果:斜面越平缓,小球运动的距离越长。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上一篇: 陕西教师招聘面试备考: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下一篇: 教师招聘面试《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